English

第一次辉煌

2000-07-27 来源:光明日报 黄伊 我有话说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青年出版社草创时期,人手少,来稿也不多。有一天,编辑张永刚接到一部投稿,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传》。读了二三十页,书中的故事和描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但稿中所写,却又似曾相识。再仔细读下去,他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怎么,这位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么!译者孙广英虽然不知名,译笔也还流畅。他想,稿子是可以采用的。张永刚将他的审读意见和他的一些想法,如实地向总编辑李庚做了汇报。

李庚同志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一代读者,但是该书已经有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梅益同志的译本,我们就出版这本《奥斯特洛夫斯基传》,让小说里的保尔和真实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一起鼓舞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至于译稿,因为我们社现在还没有俄文翻译,让他将稿子拿到中央国际联络部,请他们抽校一下。如果译文还忠实,就决定采用。

说办就办。张永刚将稿子送到联络部请人根据原文校阅若干章节。三天以后,在得知译稿基本忠实于原文后,永刚马上去拜访译者孙广英。孙那时还在天坛医院住院,得知出版社准备采用他的译稿,精神为之一振。他出院以后,马不停蹄将译稿认认真真校阅了一遍,在文字上还作了许多润色,《奥斯特洛夫斯基传》于1951年正式出版。孙广英译的另一部译稿《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书信论文集》,也于1952年出版,仍由张当责编。

那时,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对青年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是青年团首要的任务之一。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奥斯特洛夫斯基传》和《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书信论文集》前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保尔·柯察金》。青艺那时归团中央管。团中央的副书记廖承志同志还兼任青艺的院长。

原来在《中国青年报》当记者的萧枫说:“青艺演《保尔·柯察金》时,廖承志还想亲自上场演保尔呢,周总理知道后说:‘小廖,你还演什么戏呵,青年团、侨委的事还不够你忙的吗!’所以,《保尔·柯察金》上演时,著名演员金山饰保尔,张瑞芳饰冬尼亚,刚从苏联回来的孙维世担任导演。采排时,廖承志陪着周总理来看”。

戏是好戏,演员是名角,日理万机的总理又公开出面支持这次演出,戏还能不火吗!所有首都各大宣传媒体,特别是《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他们发表的评论文章和消息报道,一篇连着一篇,不但评《保尔·柯察金》,还同时推荐《奥斯特洛夫斯基传》和《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书信论文集》,说这两本书对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它的作者如何重要。李庚同志也用孟凡做笔名发表文章,大讲新中国的青年为什么要学习保尔。当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在王府井南口,楼上是编辑部和办公的地方,楼下是书店,地下室是印刷厂。来买《奥斯特洛夫斯基传》和《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书信论文集》的读者络绎不绝。

廖承志周总理叫他“小廖”,而我们称他为“廖公”,他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真是朝气蓬勃。《保尔·柯察金》演红了京城之后,在孙维世、吴雪这些艺术家的积极努力下,又准备推出另一场好戏《卓娅》。为了给青艺的演员在角色准备上作参考,剧院请中苏友协的人,将一本名为《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书作为资料摘要翻译出来,发给剧组的人,人手一册。

中国青年出版社这时增加了几位英、俄文的翻译。后来成了翻译家的陈斯庸同志(苏联小说《海鸥》的译者)告诉我说,他报到时总编辑李庚跟他谈工作。那时正在抗美援朝,前方打得热火朝天,所以除了让他组织人翻译一些苏联共青团工作经验、思想修养方面的读物以外,主要要抓介绍苏联国内战争及卫国战争时期一些英雄人物的书。编辑们都是一些耳聪目灵的人,很快就知道青艺正在排演《卓娅》,而且打听出友协的人已经将有关卓娅的资料翻译出来了。搞俄文的人,哪里有不知道卓娅的。于是找到中苏友协的人,请他将该书的全文翻译出来,我们要出版单行本。稿子来了以后,斯庸将自己正在翻译的一部书稿暂时放在一起,专心一意为《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校阅,精益求精,直至发稿出书。顺便说一句,该书初版时,译者曾署名“中苏友协译”,后来觉得,一本公开出版的传记故事,用单位的名字不大合适,所以重印时改用“幺洵”作译者名,此乃友协二字的谐音也!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出版和《卓娅》一剧的演出,在首都乃至全国的文艺界和青年读者中是一大盛事。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的杨述同志告诉张永刚说: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同志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大加表扬,认为只有在共青团、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再加她本人的努力,才出现卓娅这样的英雄。该书对促进青年的革命化,乃至对青年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奥斯特洛夫斯基传》、《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书信论文集》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该书印数高达两百万册),还有我来不及写的《牛虻》、《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和《刘胡兰小传》等描写英雄人物的小说、故事,当然还有青年团的读物和思想修养方面的书籍,既教育影响了一代乃至两三代的青少年读者,又使这家小小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名声鹊起,大放异彩,实现了第一次辉煌!而该社的第二次辉煌、将以我们中国作家及他们闪耀着时代光辉的作品为主,那是另外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